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为了进一步推进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拟设立2021年环境食品学专项研究课题。本次研究课题现面向社会征集,仅支持围绕“课题申请指南”中的5个方向提出的申请,研究周期2年。
申请要求:与5个方向密切相关。 申请方式:请您将附件里的申请表完成后发送至邮箱renjingnan@mail.hzau.edu.cn,文件命名:姓名-环境食品学课题申请表 申请截止时间:6月18日下午17点
环境食品学课题申请指南和申请表-空白.docx
课题申请指南
方向一、食品感官、环境压力与心理、饮食行为与健康
食品感官(色香味形质音)、外界环境因素和压力影响机体的心理和饮食行为,并通过生理反应改变机体的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最终影响机体健康。本方向重点支持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时令环境下,以及不同社会环境下,外在感官响应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不同环境因素导致的食品感官、品质和食品营养的变化规律,与饮食行为、心理行为、健康效应的关系及其机制;及不同人群对压力应激的响应模式及膳食干预的改善作用等。该方向优先鼓励跨学科、跨学科门类研究,不接受无法耦合环境因素的单纯感官生理、压力应激研究。
方向二、传统与现代生产方式食材的健康效应
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不同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影响到食品的组成与品质,本方向重点支持落脚于健康效应的研究,特别是落脚于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的食材对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土鸡VS洋鸡、土鸡蛋VS洋鸡蛋、野生鱼VS养殖鱼等。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食材鉴别原理及技术;健康功能的筛查与验证;主导健康功能因子的挖掘、提取与结构鉴定;解析健康功能因子靶向作用机制;找寻健康功能因子与生产生态环境的调控规律等。该方向不接受基于组成分析的健康推断研究、不接受非大宗食材的研究。
方向三、时间因素与食品健康效应
环境因素中的时间因素会影响机体的宏观饮食行为,进而引发特定的机体微观生理机制,从而影响机体健康。本方向重点支持剥离空间因素下,基于时间因素的食品健康效应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时间因素对食品的加工、摄入方式的影响;时间因素与健康效应及其机制等。该方向鼓励揭示中华传统四时养生的科学内涵,不接受无法耦合时间因素的单纯食品品质与营养、机体消化吸收代谢机制研究。
方向四、基于地域差异的食品健康效应与机理研究
环境因素中的地域因素会影响到食材的营养组成及特征功能因子,膳食模式的不同影响到机体的健康,本方向重点支持基于地域差异的食材的健康因子挖掘、基于烹饪方式的健康因子的变化、基于慢病谱的膳食模式的设计及其机制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大宗食材的功能因子的筛查与验证、功能因子在食物链中的演变、膳食模式对健康效应的影响、健康因子对慢病的干预机制、特定地域膳食模式的构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重构。该方向鼓励基于地域的膳食与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研究,不接受基于个体的功能因子的健康效应评价。
方向五、环境耦合食品影响健康的效应
本方向重点支持研究环境污染物(重金属、微生物、生物毒素、抗生素残留等)从环境到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机制;研发环境及食品中危害物全程监控快速检测方法及确证技术,结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形成能够涵盖食品供应链的“源头保障+过程控制+风险预警”的全程安全控制技术保障体系。明确环境污染物在食物链中迁移转化的途径和过程,为探讨“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的微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研发用于环境污染物和食品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方法及配套设备;开发非定向确证筛查技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