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室主任潘思轶教授做客相约星期六:“师说新语”系列博士生沙龙活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05-19

518日晚19:30,虽然今天是周末,但仍有不少研究生早已到食科楼445活动室,他们在等待尊敬又和蔼的潘思轶教授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期待从潘老师的经历中学到一些对自己以后人生道路有帮助的人生理念。

首先,潘教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历程:自己在大学时对学习比较重视,写毕业论文时除了一天去参加了游行其他时间都在写论文。毕业后被要求留校时潘老师也不情愿但还是留了下来。由于参加了一次游行,潘老师就被派到了基层,在那里呆了一整年的时间,这一年让潘老师对全国的食品行业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先进的加工方式,潘老师都有了了解。从基层回来后,潘老师过了几关:首先是教学关,虽然很不愿意,但既然已经确定要留下,潘老师就决定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从那时每天努力讲好每一节课,直至今日整日为整个食科院操劳,潘老师都在认真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承诺。第二个就是科研关:1995年到2000年,食科院当时处于一个迷茫期,不知该走向何处。后来潘老师就去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去分析全国食品方面的状况,哪里对手比较少。最后潘老师发现水果蔬菜这一块对手不是很强,自己有信心超过他们,方向确定了后接下来就开始认真做事。自从基层回来,除去过一趟加拿大外,潘老师一直在食科院工作。潘老师对自己的过去感叹道:我的运气太好了,所有跟我打过交道、认识过、共事过的人都在帮助自己,关心自己。他们在自己迷茫时为自己指引方向,在自己得意时他们会提醒自己。也正是这些人对潘老师的影响,才形成了潘老师今天和蔼、真诚、关心下一代让他们少受挫折的工作作风。当说到成功的方法时,潘老师讲道: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并不能算成功,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竭尽所能做自己能做的也就释然、坦然了。

在话题讨论环节,潘老师一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谈到对学生的培养时,潘老师认为在学生不犯原则性问题的时候,自己一直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帮助他们规划人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大家自由交流,满足他们在实验中正常合理需求,尽量激发他们的潜能,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这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对于女生是否适合读博士这一大家一直比较纠结的问题,潘老师清晰地表明读博士完全没有性别之分。对于社会上“男人、女人、女博士”这一说法,潘老师说这是因为目前社会对博士这一群体不了解造成的,把女博士看作另类只是一个误解。当有同学问起食科院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时,潘老师道出了发展过程的艰辛,从全国刚开始只有两所院校有食品专业直至今天发展到256所,食科院经历了迷茫期后,在2001年开始转型,从此便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对于食科院的发展前景,潘老师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原因:第一,对教学的重视。人才培养从本科生开始,为我们的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了很好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第二,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要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每个研究都要和国家重大需求保持一致。第三,我们构建了一个很好平台,虽然现在这个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师生的需求,但国家、学校对这个平台已经投入了很多并将会有更多投入。第四,我们有稳定强大的后方,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并注意从外引进人才。第五,我们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我们老师要多花时间琢磨事,不要去琢磨人,这样我们学院老师才能一心一意谋事业。这五个方面是我们发展的充分保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我们与自己相比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兄弟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学院师生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我们的地位在全国会有很大提升。当食品行业有了长足发展时,我们院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院士呢?潘老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充满自信的回答:再过一些年,我们院会有院士出现。一些其他高校现在已经出现了食品领域的院士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和单位,足见潘老师对食品这一领域的了解之深。

整场座谈会潘老师和同学们谈了很多,包括如何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度过迷茫期等一些大家普遍会遇到的问题。相信潘老师的建议、鼓励让在座同学对自己的未来的信心更加充足,目标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