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放交流 > 实验室年报 > 正文
2013年报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Correlative Dietology (HAU), MOE
目 录
一、前 言................................................................................................................... 1
二、实验室2012年度工作报告................................................................................. 4
1. 研究工作水平和成果..................................................................................... 4
2.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4
3.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4
三、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 6
1. 科技奖励......................................................................................................... 6
2. 授权专利......................................................................................................... 6
3. 鉴定成果......................................................................................................... 6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8
五、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 11
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13
七、实验室在研国家及部省级项目......................................................................... 14
八、发表论文目录..................................................................................................... 17
九、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19
十、论文选编............................................................................................................. 21
一、前言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教育部2011年12月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设。实验室主任由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潘思轶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担任。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旨在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环境食品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有组织深入系统地展开基础研究,在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为相关传统学科的拓展及国人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平台。
实验室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揭示环境与食品的交互因素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不是对单纯的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健康的两两间关系研究,而是对三者共存的关系研究。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2)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3)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研究涉及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微生物学、生理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领域。
实验室总体定位是:用系统论的思想及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在宏观规律研究中,基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重点将其划分成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分别描绘环境地理食品图谱和应季食品图谱。在微观机制的研究中,重点对上述宏观规律获得的客观存在,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表型,破解其起作用的原因,从而对客观存在作出解释,也为未来环境与食品协同性的调控并促进健康奠定理论基础。
实验室立足理论与技术前沿,多学科融合,批准立项建设一年多以来,实验室在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 实验室立足解决环境与食品的交互因素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科学问题,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方向明确,特色鲜明。承担“863”、“9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27项,省部级项目22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2. 标注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32篇, IF大于3的论文13篇,IF大于2的论文13篇;撰写科技著作2本;授权发明专利16项,鉴定科技成果9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3. 目前,实验室拥有发改委蛋品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蛋品专业分中心、农业部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蛋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2013年,实验室获得亚太中慧集团“张唐之捐赠基金”共计300万,用以奖励实验室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并颁发出第一批奖金。
4.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本年新增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养计划1人(本年新增),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3人,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31人占90.1%,构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实验室拥有校自主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在团结协作、集体攻关方面取得了进步,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5. 实验室所在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实验室现有研究生2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人。共培养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43人,其中境外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3人,硕士8人。实验室2名研究生获得校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资助项目各1项。另有3名学生在“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6. 实验室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 29人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13人次进行大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29人次来室学术交流。
7. 实验室积极利用相关经费进行实验室平台建设,2012年9月,利用修购专项经费300万元,搭建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生物学研究平台,具备了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的初步条件,设置于实验室二楼平台。12月,利用211项目中央奖励资金400万元,搭建了食品组分研究平台,设置于实验室五楼,与原有的分析测试平台一起,具备了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时积极与校内外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合作,在水产蛋白质、禽蛋蛋白质、柑橘上火物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8. 实验室及其拓展合作研究基地,在部分典型地理环境区域,设置或正在协商合作研究基地,已经正式投入的合作研究基地为南疆研究基地(塔里木大学);正在进行洽谈合作的有岭南研究基地(暨南大学)等。
9. 实验室配合教育部发起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科技资源调查,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实施、科技条件建设和科技资源战略布局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为科技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另外,实验室配合学校完成“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开放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为固定研究人员和在室研究生提供网上预约大型仪器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室2013年度工作报告
1. 研究工作水平和成果
2013年实验室在研课题44项,其中“863”项目1项,“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部省级课题20项,总科研经费达到3783万,较去年增长200%,且课题来源较多集中在国家级层面。
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刊源论文20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2的论文9篇;撰写科技著作2本;授权发明专利5项,鉴定科技成果6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验室分别在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及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稳健。
2.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本年新增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养计划1人(本年新增),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3人,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31人占90.1%,构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实验室拥有校自主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在团结协作、集体攻关方面取得了进步,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研究生245人,其中硕士184人,博士61人;培养毕业并授予学位的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66人,其中境外硕士研究生1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3人,硕士8人。2名研究生获得“校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资助项目”各1项。另有3名学生在“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3.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课题执行情况
本室是2011年获批的新平台,聚焦于“环境与食品的交互作用之于健康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属新兴交叉学科领域,除食品科学外,还涉及到校内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微生物学、生理学、民俗学、心理学等。
环境地理食品风味特征的量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2011JC008)、典型性味食品对不同环境下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及炎性反应的影响(2010JC003)、基于鸡鸭肉的食物寒热属性与环境互作机制及分子机理研究(2010JC048)等预备课题进展总体顺利,有阶段性结果。
2012年实验室在运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鼓励并征集开放课题研究项目,拟设重点课题和探索课题两类,面向全校7个学院征集《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建议。2013年4月,在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的支持下,实验室举办开放课题评审会,共有12项“环境食品学培育项目” 获得立项支持,为实验室筹集科研经费共计360万元。现前期经费已到账,各开放课题按计划执行,逐渐展开相关研究,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开放功能。
(2)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开放是本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实验室现与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3年,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共有13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7人次进行大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16人次来室学术交流。
(3)运行管理
A 举办学术年会
2013年1月,实验室成功举办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编印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年报》,成立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举行了聘任仪式,共聘请到国内15位专家担任学术委员,其中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教授为实验室学术委员副主任。
会上,实验室主任潘思轶教授作的“2012年实验室工作报告”、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斌教授作的“2012年实验室研究进展报告”以及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作的典型研究报告,引起与会专家热烈讨论,纷纷为实验室发展方向建言献策,并形成会议纪要,专家一致认为本年度实验室工作在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良好起步。学术年会的顺利闭幕,标志着实验室建设走上正轨。
B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2013年1月,完成广泛征集实验室LOGO设计稿并定稿的工作。2013年6月,配合教育部完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科技资源调查,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实施、科技条件建设和科技资源战略布局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为科技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另外,实验室配合学校完成“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开放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为固定研究人员和在室研究生提供网上预约大型仪器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了实验室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管理规定上,围绕“依规治室、突出创新”的发展理念,制定了实验室运行管理、日常管理、学术委员会制度、奖励制度、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实行“统一制度、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形成了规范、高效、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
1. 教育科技奖励
序号
奖励种类
等级
成果名称
获奖时间
完成人
备注
1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
柑橘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集成
2013
潘思轶
第一完成人
2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
二
依托校地企联盟、实践CDIO理念,培养食品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3
武汉市科技进步
三
魔芋托盘保鲜包装新材料
李 斌
4
人物奖
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人物”
蔡朝霞
2. 授权专利
专利名称
专利号/申请号
授权日
发明人
一种提高咸蛋品质的方法
ZL201110426181.0
2013.03.06
李 斌等
高粱原花青素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抗龋齿应用
ZL 2011 1 0213391.1
2013.05.01
刘 睿等
胆汁酸浙贝乙素酯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1110203852.7
2013.06.05
张久亮等
一种高活性玉米降血压肽的制备方法
ZL 2010 1 0511772.3
2013.09.04
何 慧等
5
高粱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201210102842.9
2013.10.24
3. 鉴定成果
成 果 名 称
组织鉴定时间
组织鉴定单位
评价水平
基于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的柑橘汁鉴伪技术
2013.01.12
湖北省科技厅
国际领先
徐晓云
柚苷酶的固定化及其在葡萄柚汁脱苦中的应用
国际先进
范 刚
多菌种双酶法两阶段控温发酵脐橙果酒生产技术
李二虎
魔芋粉去杂提质新技术
2013.05.08
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籽的品质特征与综合利用
2013.05.16
陈福生
6
龙眼、荔枝果酒酿造技术开发及其综合加工利用
王小红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1. 参加国际、双边学术会议9人次,其中大会报告4人次
姓名
合作交流内容或会议名称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交流性质
中欧食醋学术研讨会
2013.10
武汉
课题组主办会议
谢定源
2013绍兴·亚洲食学国际论坛
绍兴
杭州
邀请报告:
武汉热干面的发展状况与市场调查分析
2013湖北天门台湾美食文化周“两岸美食高峰论坛”
2013.11
天门
特邀大会报告:
用现代科技提升天门蒸菜产业的发展水平
马美湖
第十一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暨国际蛋品科技研讨会
邀请报告:禽蛋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
2013.03
上海
参会
7
刘 睿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2013.08
广州
香港
8
第十届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
2013.05
无锡
墙报:
Detection of 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Spoilage of Mixed Fruit Juice Beverage by Electronic Nose
9
刘晓宇
分会报告:
辛硫磷在鲫鱼体内残留代谢规律及毒性效应研究
2.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4人次,其中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共计3人次
何 慧
全国食品酶学与蛋白质化学论坛
厦门
玉米肽的醒酒保肝活性及机理研究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第四次全国会员大会
2013.07
北京
特邀大会报告:论如何发挥“食文化研究会”的作用推动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校企合作暨食品安全研讨会
专题报告:饮食文化与传统食品产业化探讨
第三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2013.12
论文“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式菜点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入选会刊
3. 实验室邀请国内外学者16人次来室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学术报告
来访时间
来访者姓名
来访者单位
报告题目
2013.03.26
唐炬明
美国州立大学生物系统工程
915 MHZ microwave energy for industrial food processing-a novel technology for food safety
2013.03.29
李 丹
江南大学
Modification of Starch and Isoflavone for Food Industry using Extremely Thermostable Maltogenic Amylase
2013.04.26
温志友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
Fueland chemicals production from microalgae and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2013.05.20
孔凡宾
美国佐治亚大学
Development of 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 models for food digestion study
2013.05.28
江连洲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大豆加工新技术研究报告
2013.06.01
王 宇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从概念到产品—高新生物技术产品在企业的有效实现
钱春华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Advances in Flavor Chemistry
2013.06.07
王俊文
香港大学
基于系统生物学方法的二代测序数据整合分析
2013.06.13
黄耀文
美国乔治亚大学食品科学系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银纳米棒阵列结合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的方法
10
2013.06.19
黄庆荣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
功能食品的纳米化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11
2013.06.27
赵艳云
有关可食性涂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12
2013.09.22
刘钟栋
河南工业大学
淀粉纳米中间体研究
13
2013.09.24
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14
2013.11.12
吴银秋
新西兰皇家研究院植物和食品研究所
便携式免疫分析仪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15
2013.11.25
刘 波
北京世健联商医学研究所湖北分院
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
16
2013.12.03
生物膜反应器的开发以解决合成气发酵生产生物燃料的关键问题-物质传递的限制
五、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
1. 人才培养
实验室现有研究生2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人。培养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6人,其中境外硕士学位1人。
2. 人才培养质量:
1)2013年度国家奖学金
实验室共培养获得国家奖学金博士生3人,分别是李书艺、胡昊、陈万平;硕士生8人,分别是吴婷、王蓓蓓、朱坤坤、金伟平、张颖、叶婷、黄卫娟和李成。
攻读学位
基本情况
李书艺
博士生
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博士毕业论文为“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优博培植计划”资助。
吴 婷
硕士生
共发表SCI论文3篇。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校一等奖,三好研究生
金伟平
共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 2篇,中文核心1篇,参加科研课题2项。获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省三等奖
叶 婷
发表SCI论文1篇,获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获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
朱坤坤
共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 2篇,EI 1篇,中文核心1篇, 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获三好研究生
2)2013年度校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请人
导师
立项经费(万元)
2013YB07
莲原花青素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吴 茜
(博士在读)
孙智达
4.4
2013SC23
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的构效关系及促钙吸收机理研究
侯 焘
(硕士在读)
3.2
3. 授予境外学生学位情况
授予学位年月
国别或地区
授予学位类别
ABLAYE WADE
201306
塞内加尔
学术学位硕士
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姓 名
性别
职 称
工作单位
孙宝国
男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
主任
陈 卫
教 授
副主任
李 铎
浙江大学
赵立平
上海交通大学
刘烈刚
华中科技大学
杨月欣
女
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
高志贤
军事医学科学院
郭顺堂
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
孙远明
华南农业大学
胡承孝
华中农业大学
何正国
七、实验室在研国家及部省级项目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经费
项目负责人
基于红曲菌基因组揭示光影响红曲色素发酵的分子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4-2018
296
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独特低温加工特性及机制研究
2014-2017
85
李斌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糖基化修饰与功能特性的构效关系机制研究
78
高粱原花青素营养补充剂对口腔致龋齿菌粘附的干预及分子机制
2013-2016
80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抑制柑橘青霉病菌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研究
76
杨书珍
DP9柿子单宁对其靶标蛋白蛇毒PLA2的特异识别与共价修饰位点研究
2013-2015
李春美
抗黄曲霉毒素B1高亲和力抗体的分子机理研究及改造
酿酒酵母抗乙醛胁迫关键基因识别及功能分析
22
地衣芽孢杆菌γ-聚谷氨酸、杆菌肽代谢调控机理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陈玲玲
镉污染水平影响城郊菜地土壤氮循环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75
红曲菌产色素基因簇的克隆、功能分析与调控表达
2012-2015
64
基于磁性分离和多色荧光标记同步快速识别多种食源性细菌
2012-2014
20
柑橘中糖苷香气前体物质香气活性评价及体内合成-释放机制研究
24
辛硫磷在鲫鱼体内残留代谢及对生物标志物诱导规律研究
60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分子机制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壳聚糖-有机累托石基多功能聚乙烯复合保鲜膜的构效关系研究
23
邓红兵
17
基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基因组信息的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筛选
2011-2013
37
18
耐酸性苹果酸乳酸酶的定向进化和酵母表面展示
2011-2014
33
张秀艳
19
莲原花青素对老年性痴呆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4
乙酰基对魔芋葡甘聚糖溶胶-凝胶行为的影响及其疏水调控作用
36
21
温州蜜柑诱导“上火”分子机理研究
马兆成
果蔬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
“973”计划
2013-2017
华中地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鉴定与毒力评价
“863”计划
荔枝提取物的活性研究
“十二五”
支撑计划
2011-2015
40
25
铁锰复合氧化物的新型固定化及其吸附除砷研究
部委级科研项目
2014-2016
50
26
禽蛋高效清洁、分级及加工贮运技术研究与示范
1741
27
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8
干腌培根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风味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
靳国峰
29
现代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2012-2016
30
南方特色果蔬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
31
柿子单宁调节脂质代谢信号通路的研究
2010-2015
32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
教育部外国专家局文教专家聘请计划“学校特色”项目
中国饮食文化史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2009-2013
纯果汁检验鉴定技术研究
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49
35
紫薯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
张久亮
魔芋新品种选育及病害绿色综防立体配套技术研究
湖北省支撑计划益性科技项目
魔芋葡甘聚糖脂肪模拟物高效制备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省基金重点
38
安全双效杀菌剂杨树芽分泌物对柑橘采后病害控制作用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2-2013
39
柿子单宁与其特异靶标蛇毒磷脂酶A2的结合作用及机制
湖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鸡蛋清洁保质保鲜技术研
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41
汈汊湖莲藕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运技术集成与示范
湖北省重点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
42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装备与产业化示范
省科技厅项目
八、2013年发表论文(著)目录
1. Song RK, Yan JJ, Xu SS, Wang YT, Ye T, Chang J, Deng HB*, Li B**. Silver ions/ovalbumin films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ed polyacrylonitrile nanofibrous mats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13, 108: 322-328. IF=3.554
2. Wang YL, Gao YL, Wang PP, Shang H, Pan SY, Li XJ*. Sol-g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selectiv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Talanta, 2013, 115:920-927. IF=3.498
3. Li J, Wang YT, Jin WP, Zhou B, Li Bin*. Appication of micronized konjac gel for fat analogue in mayonnaise. Food hydrocolloids, 2013, 35: 375-382. IF=3.494
4. Xu W, Wang YT, Jin WP, Wang SJ, Zhou B, Li J, Li Bin*, Wang L**. A one-step procedure for elevating the quality of konjac flour: Azeotropy-assisted acidic ethanol. Food hydrocolloids, 2013, 35: 653-660. IF=3.494
5. Wu T, He My, Zang XX, Zhou Y, Qiu TF, Pan SiY, Xu XY*.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of flavonoids as inhibitors of E.coli by membrane interaction effect.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iomembranes, 2013, 1828: 2751-2756. IF=3.389
6. Zhu KK, Ye T, Liu J, Peng Z, Xu S, Lei J, Deng HB*, Li B*.Nanogels fabricated by lysozyme and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for 5-fluorouracil controlled rel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13, 441: 721-727. IF=3.350
7. Chen WP, Shao YC, Chen FS*. Evolution of complete proteomes: guanine-cytosine pressure, phylogeny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blend the proteomic architecture.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3, 13: 页码不清楚. IF=3.285
8. Liu JJ, Zhu KK, Ye T, Wan SL, Wang YT, Wang C, Li B*. Influence of konjac glucomannan on gelling properties and water state in egg white protein gel.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51: 437-443. IF=3.005
9. Li JT, Ma ZL, Nie ZK, W ZZ, Xu XG, Zhang JL*, He H*.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induced by corn peptides and its anti-tumor efficacy in H22 tumor bearing mic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3, 51: 297-305. IF=2.999
10. Ying Z, Yang J, Zou B, Dong XQ, Hagerman AE, Li CH*. The interaction of a polymeric persimmon proanthocyanidin fraction with Chinese cobra PLA2 and BSA. Toxicon, 2013, 67: 71-79. IF=2.924
11. Wu T, Zang XX, He MY, Pan SY, Xu X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flavonoids on their anti-Escherichia coli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DNA Gyra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34: 8185-8190. IF=2.906
12. Zhou Q, Liang D, Deng AP, Wu CX, Nie ZK, Wang Y, Jiang JY, Zhang JL*. Antitussive, expectorant and bronchodilating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roo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3, 149: 297-302. IF=2.755
13. Wu T, Cheng D, He MY, Pan SY, Yao XL, Xu XY*. Antifungal action and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polymethoxylated falvones from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peel against Aspergillus niger. FOOD CONTROL , 2013, 35: 354-359. IF=2.738
14. Huang WJ, Li XY, Xue Y, Huang R, Ma ZC, Deng HB*. Antibacterial multilayer films fabricated by LBL immobilizing lysozome and HTCC on nanofibrous ma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3, 53: 26-31. IF=2.453
15. Zhang FH, Fang L, Wang CJ, Shi,L, Chang T, Cui M, Yang H*. Effects of starches on the textural rheological and color properties of surimi-beef gels with microbial tranglutaminase. Meat Science, 2013, 93: 533-537. IF=2.275(EI收录)
16. Dong XQ, Zou B, Zhang Y, Ge ZZ, Du J, Li CM*. Preparation of A-type proanthocyanidin dimers from peanut skins and persimmon pulp and comparis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type and B-type dimers. Fitoterapia, 2013, 91: 128-139. IF=2.231
17. Wang BB, Shang H, Nie CP, Wang Q, Ma MH, Cai ZX*. A novel two-step controlled basic water phase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size-tunable CdTe/Cd(OH) core/shell quantum dots with high quantum yield and excellent stability.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3, 143: 262-270. IF=2.144(EI收录)
18. Zhang XY, Hou XY, Liang F, Chen FS, Wang XH*. Surface display of malolactic enzyme from oenococcus oeni o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3, 169: 2350-2361. IF=1.943(EI收录)
19. Lv J, Nie ZK, Zhang JL, Liu FY, Wang ZZ, Ma ZL, He H*. Corn peptides protect against thioacetam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3, 16: 912-919. IF=1.642
20. Liu AP, Zhang YX, Chen WF, Wang XH, Chen FS*. Gold nanoparticle-based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using ssDNA aptamers.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3, 237: 323-329. IF=1.436
21. 任婧楠,荣茂,金瑶,王可兴,潘思轶,范刚*. 树莓汁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香气物质的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2013,34(2):199-203
22. 任婧楠,荣茂,彭勋,金瑶,王可兴,潘思轶,范刚*. 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酸解. 食品科学,2013,34(13):101-104
23. 任婧楠,王可兴,潘思轶,范刚*. 树莓及其加工制品中香气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2013,34(11):363-368
24. 王真真,张久亮,王驰,侯焘,张岩,何慧*。富硒玉米蛋白水解物中硒肽及含硒氨基酸的结构鉴定. 食品科学,2013,34(9):1-3
25. 何芒芒,张芸,任婧楠,王可兴,潘思轶,范刚*. 柑橘中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1):365-368
26. 辛儒岱,王培培,严姗,张月阳,潘思轶,李秀娟*. 基于色彩色差计的冲调型米粉焙炒程度判别及指标量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3):62-65
27. 李江涛,张久亮,梁栋,姚余祥,张岩,赵宁宁,何慧*. 玉米肽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2013,34(3):223-227
28. 聂志奎,石炜菁,何慧,周庆,王云,张久亮*. 巴参菜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抑制HepG2细胞活性. 食品科学,2013,3(网络预发表)
29. 陈洋,王冰,玉佳男,李宝丽,文云,谭军*,刘睿*. RP-HPLC-ESI-MS/MS分离鉴定花生红衣原花青素A型和B型二聚体.食品科学,2013,10(网络预发表)
30. 梁伟伟,张欣,齐小宝,王凌*. 快餐式“串串香”食品微生物检测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13,11(网络预发表)
31. 王冰,陈洋,李宝丽,张缔,唐翠娥*,刘睿*. 河南南阳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RP-HPLC-DAD-ESI-MS/MS分离鉴定. 食品科学,2013,11(网络预发表)
32. 黄曼,蔡欣,玉佳男,唐翠娥,刘睿*. 高粱原花青素四聚体干预Streptococcus mutans Ingrrit(c)体外粘附途径及机理. 食品科学,2013,11(网络预发表)
33. 谢定源主编,2013. 书生本色. 云南人民出版社. ISSN: 978-7-222-11256-8.
34. 范刚参编,2013. 食品添加剂(第二版). 中国质检出版社. ISSN: 978-7-5026-3722-4.
九、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性 别
最终学位
在实验室
工作期限
备 注
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研究方向
地理环境食品信息库与图谱绘制
博 士
熊善柏
硕 士
史志华
副教授
有机及地理标志食品 健康效应
涂书新
典型地理环境下食品搭配效应 与机制
实验室副主任
熊家军
黄 钰
讲 师
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研究方向
应季食品 图谱绘制
实验室主任
王建勇
反季节食品现代 营养评价
朱端卫
李小定
食品性味 风味与四时饮食
周 磊
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方向
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系统 生物学研究
黄飞若
食品功能性成分形成的环境调控及协同健康效应
栗绍文
环境对微生物及特色发酵食品分布调控与健康
食品危害性成分形成的环境因素与毒理学
张 捷
十、论文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