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放交流 > 实验室年报 > 正文
2012年报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Correlative Dietology (HAU), MOE
目 录
一、前 言................................................................................................................... 1
二、实验室2012年度工作报告................................................................................. 3
1. 研究工作水平和成果..................................................................................... 3
2.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3
3.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3
三、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 5
1. 科技奖励......................................................................................................... 5
2. 授权专利......................................................................................................... 5
3. 鉴定成果......................................................................................................... 6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7
五、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 10
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11
七、实验室在研国家及部省级项目......................................................................... 12
八、发表论文目录..................................................................................................... 14
九、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15
十、论文选编............................................................................................................. 17
一、前言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教育部2011年12月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设。实验室主任由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潘思轶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担任。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旨在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环境食品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有组织深入系统地展开基础研究,在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为相关传统学科的拓展及国人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平台。
实验室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揭示环境与食品的交互因素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不是对单纯的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健康的两两间关系研究,而是对三者共存的关系研究。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2)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3)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研究涉及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微生物学、生理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领域。
实验室总体定位是:用系统论的思想及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在宏观规律研究中,基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重点将其划分成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分别描绘环境地理食品图谱和应季食品图谱。在微观机制的研究中,重点对上述宏观规律获得的客观存在,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表型,破解其起作用的原因,从而对客观存在作出解释,也为未来环境与食品协同性的调控并促进健康奠定理论基础。
实验室立足理论与技术前沿,多学科融合,批准立项建设一年来,实验室在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 实验室立足解决环境与食品的交互因素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科学问题,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方向明确,特色鲜明。本年度实验室在研“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23项,省部级项目9项,科研经费约1181万元。
2. 标注重点实验室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IF大于3的论文5篇,IF大于2的论文3篇;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11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本年新增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3人(本年度新增1人),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32人占97%,构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4. 实验室现有研究生1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3人,招收博士后2人。培养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77人,博士学位8人,湖北省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各1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共有20人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9人次进行大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13人次来室学术交流。
5. 实验室积极利用相关经费进行实验室平台建设,本年8月,利用修购专项经费300万元,搭建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生物学研究平台,具备了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的初步条件,设置于实验室二楼平台。12月,利用211项目中央奖励资金400万元,搭建了食品组分研究平台,设置于实验室五楼,与原有的分析测试平台一起,具备了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时积极与校内外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合作,在水产蛋白质、禽蛋蛋白质、柑橘上火物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6. 实验室及其拓展合作研究基地,在部分典型地理环境区域,设置或正在协商合作研究基地,已经正式投入的合作研究基地为南疆研究基地(塔里木大学);正在进行洽谈合作的有岭南研究基地(暨南大学)等。
二、实验室2012年度工作报告
1. 研究工作水平和成果
2012年实验室在研课题32项,其中“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部省级课题9项。
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刊源论文11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5篇,影响因子大于2的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实验室分别在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及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稳健。
2.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本年新增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3人(本年度新增1人),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32人占97%,构成了一个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3.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课题执行情况
本室是2011年获批的新平台,聚焦于“环境与食品的交互作用之于健康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属新兴交叉学科领域,除食品科学外,还涉及到校内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微生物学、生理学、民俗学、心理学等。
目前,环境地理食品风味特征的量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2011JC008)、典型性味食品对不同环境下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及炎性反应的影响(2010JC003)、基于鸡鸭肉的食物寒热属性与环境互作机制及分子机理研究(2010JC048)等预备课题进展总体顺利,有阶段性结果。
2012年实验室在运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鼓励并征集开放课题研究项目,拟设重点课题和探索课题两类,面向全校7个学院征集《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建议,目前正处在组织专家制定指南的阶段。
(2)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共有20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9人次进行大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13人次来室学术交流。
2012年6月与塔里木大学共建研究平台,将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基地拓展到南疆地区。
(3)运行管理
实验室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制作了实验室的专属网站,申请了专属办公邮箱,确保了实验室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管理规定上,围绕“依规治室、突出创新”的发展理念,制定了实验室运行管理、日常管理、学术委员会制度、奖励制度、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实行“统一制度、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形成了规范、高效、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
1. 科技奖励
序号
奖励种类
等级
成果名称
获奖时间
完成人
备注
1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二
魔芋葡甘聚糖及其分子组装体精细结构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2012
李斌
第一完成人
2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及其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
陈福生
王小红
张秀艳
第一、三、九完成人
3
武汉市科技进步奖
食品中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双重LAMP检测技术研究
第二、三、四完成人
4
中国柑橘学会“杨氏杯”优秀论文奖
三
赣南地区脐橙园养分状况及其主要养分障碍因子分析
胡承孝
第二完成人
2. 授权专利
专利名称
专利号/申请号
授权日
发明人
食品发酵用的植物乳杆菌及应用
ZL2009100638581
2012-2-15
熊善柏等
一种适用于食品的干燥装置
ZL2011202493950
2012-3-28
一种蜂蜜的解晶方法
ZL200910272768.3
2012-4-18
杨书珍等
一种专用发糕粉及制作方法与应用
ZL2009100622210
潘思轶等
5
一种保鲜米发糕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ZL2010101034204
2012-7-4
6
一种无壳皮蛋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ZL2008100486033
7
皮蛋、咸蛋多场耦合自动化腌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ZL201010549311
2012-7-25
马美湖等
8
一种适用于大豆发酵的菌株,包含该菌株的发酵剂及应用
ZL2010102177949
2012-8-9
徐晓云
9
基于乙酰胆碱酯酶化学发光生物反应器的传感器
ZL2010102888885
2012-8-22
刘晓宇等
10
一种适于储藏的传统风味方便面窝的加工方法
ZL2010105707504
2012-10-17
11
适用于紫色页岩土壤的柑橘专用配方肥及应用
ZL201010210907.2
已授权
3. 鉴定成果
成 果 名 称
组织鉴定时间
组织鉴定单位
评价水平
新型无斑点皮蛋现代加工技术研究
2012.9.7
湖北省科技厅
国际先进
马美湖
咸蛋黑圈控制关键技术
2012.11.26
高γ-氨基丁酸米制品的生产技术
2012.12.3
熊善柏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1. 参加国际、双边学术会议9人次,其中大会报告3人次
姓名
合作交流内容或会议名称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交流性质
杨书珍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
2012.2
北京
与会
第三届国际醋酸菌、食醋及其它产品大会
2012.4
西班牙
谢定源
亚洲食学论坛
2012.8
泰国
邀请主题报告: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探讨
2012 杭州大众餐桌国际论坛
2012.11
杭州
邀请主题报告:促进科技文化融合 打造健康美食品牌 ——武汉两家企业创建美食品牌的探索与实践
The 2012 Annual Meeting of MOST-USDA Joint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Safety & the 1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Purdue University/USDA -ARS Center for Food Safety Engineering
美国
大会报告:Study 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Mycotoxins
范刚
国际柑橘学术研讨会
潘思轶
FoodInnova-2012
2012.12
李二虎
2.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1人次,其中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共计6人次
湖北省食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理事)大会
2012.1
武汉
大会报告:弘扬荆楚食文化 发展湖北食产业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国柑橘学年会
重庆
全国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讨会暨第二次教材工作会议
2012.5
合肥
大会报告: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安全论坛
首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
第三届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理论研讨会
2012.9
天门
大会报告:试析天门蒸菜产业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144场暨第四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果园土壤管理及果树营养
烟台
大会报告:我国柑橘园土壤肥力状况与土壤管理对策
全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工作会议
大连
大会报告:我国淡水鱼加工业的现状、战略思考与发展前景
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终总结会
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成员大会暨餐饮行业文化基础建设座谈会
大会报告:论中国食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困难与措施
3. 实验室邀请国内外学者13人次来室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学术报告
来访时间
来访者姓名
来访者单位
报告题目
2012.2.22
吴建平
加拿大Alberta大学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peptides
2012.3.8
江波
江南大学
Functional Sweeteners: Rare and Low-calorie Sugars
2012.3.12
Yoshinori Mine
加拿大Guelph大学
The Egg Industry-Global Overview
2012.5.7
王硕
天津科技大学
免疫检测新技术和新型前体处理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张和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乳酸菌资源及其应用
2012.5.8
Hagerman
美国迈阿密大学
Chemistry of tannins and related phenolics
2012.5.10
罗亚光
美国马里兰大学
A Dynamic Approach to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of Fresh and Fresh-cut Fruits and Vegetables
2012.6.10
高志贤
军事医学科学院
国家项目申报技巧和经验交流
2012.6.11
杨军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
functional food&nutrient
2012.10.9
胡敏
美国杜邦公司
Lipid 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s
2012.10.30
何东平
武汉工业学院
城市餐厨垃圾的产生、处理利用与食品安全
12
2012.11.2
Frank Emde
德国福林斯公司
欧洲的现代食醋发酵技术—高效深层的福林斯Acetator工艺
13
2012.11.29
刘石林
Value-added Materials and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from Cellulose
五、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
1. 人才培养
实验室现有研究生1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3人,招收博士后2人。培养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77人,博士学位8人,湖北省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各1人。
2. 人才培养质量:
攻读学位
基本情况
黄 群
博士生
共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23篇。申请专利4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省级科技奖励3项。其中1项获得2010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孙术国
共发表论文20篇。其中发表SCI论文8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11篇。参编教材2部。1篇论文获第十届全国蛋品科技大会优秀论文。
张秋亮
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申请专利2项。获“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研究生“三好研究生标兵”。
李 晶
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加科研课题3项。授权专利1项。获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学校研究生学术年会二、三等奖,“单项积极分子”和“三好学生”,校优秀硕士论文。
徐丽嫚
硕士生
共发表论文4篇。其中发表SCI1篇,国际会议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申请专利1项。获学校 “优秀共青团员”、“三好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3. 授予境外学生学位情况
授予学位年月
国别或地区
授予学位类别
MAISA BUSHRA OMER AHMED
201206
苏丹
学术学位博士
PUTRI WIDYANTI HARLINA
印尼
学术学位硕士
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姓 名
性别
职 称
工作单位
孙宝国
男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
主任
陈 卫
教 授
副主任
李 铎
浙江大学
赵立平
上海交通大学
刘烈刚
华中科技大学
杨月欣
女
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
郭顺堂
中国农业大学
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
孙远明
华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何正国
14
15
李 斌
七、实验室在研国家及部省级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经费
项目负责人
高粱原花青素营养补充剂对口腔致龋齿菌粘附的干预及分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2016
80
刘 睿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抑制柑橘青霉病菌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研究
76
DP9柿子单宁对其靶标蛋白蛇毒PLA2的特异识别与共价修饰位点研究
2013-2015
李春美
抗黄曲霉毒素B1高亲和力抗体的分子机理研究及改造
85
酿酒酵母抗乙醛胁迫关键基因识别及功能分析
22
地衣芽孢杆菌γ-聚谷氨酸、杆菌肽代谢调控机理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陈玲玲
镉污染水平影响城郊菜地土壤氮循环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75
红曲菌产色素基因簇的克隆、功能分析与调控表达
2012-2015
64
基于磁性分离和多色荧光标记同步快速识别多种食源性细菌
2012-2014
20
蔡朝霞
柑橘中糖苷香气前体物质香气活性评价及体内合成-释放机制研究
24
范 刚
辛硫磷在鲫鱼体内残留代谢及对生物标志物诱导规律研究
60
刘晓宇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分子机制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壳聚糖-有机累托石基多功能聚乙烯复合保鲜膜的构效关系研究
23
邓红兵
基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基因组信息的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筛选
2011-2013
37
耐酸性苹果酸乳酸酶的定向进化和酵母表面展示
2011-2014
33
16
莲原花青素对老年性痴呆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4
孙智达
17
乙酰基对魔芋葡甘聚糖溶胶-凝胶行为的影响及其疏水调控作用
36
18
温州蜜柑诱导“上火”分子机理研究
马兆成
19
从类胡萝卜素特异结合蛋白提取纯化研究动物富集类胡萝卜素机理
2010-2012
31
玉米肽的醒酒保肝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26
何 慧
21
柿子提取物解蛇毒关键级分的结构表征和作用机理研究
30
菹草驱动的生物钙泵在水/沉积物磷循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41
朱端卫
魔芋葡甘聚糖脂肪模拟物高效制备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省基金重点
华中地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鉴定与毒力评价
“863”计划
25
不同脱乙酰度魔芋葡甘聚糖的分子形貌与疏水作用的对应关系
博士点基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的结构与抑制霉菌的构效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27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
教育部外国专家局文教专家聘请计划“学校特色”项目
28
中国饮食文化史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2009-2013
29
环境地理食品风味特征的量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11-2012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安全双效杀菌剂杨树芽分泌物对柑橘采后病害控制作用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2-2013
32
柿子单宁与其特异靶标蛇毒磷脂酶A2的结合作用及机制
湖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八、发表论文目录
1. Huang R, Li YJ, Zhou X, Zhang Q, Jin HG, Zhao JM, Pan SY, Deng HB*. LBL fabricated biopolymer-layered silicate based nanofibrous mats and their cell compatibility studie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90: 957-966. IF=3.628
2. Li W, Xu RF, Zheng LG, Du J, Zhu YL, Huang R, Deng HB*. LBL structured chitosan-layered silicate intercalated composites based fibrous mats for protein delivery.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90: 1656-1663. IF=3.628
3. Xin SJ, Li YJ, Li W, Du J, Huang R, Du YM, Deng HB*.Carboxymethyl chitin/organic rectorite composites based nanofibrous mats and their cell compatibility studie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90: 1069-1074. IF=3.628
4. Huang WJ, Xu HJL, Xue Y, Huang R, Pan SY, Deng HB*. Layer-by-layer immobilization of lysozome-chitosan-organic rectorite composites o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ats for pork preservatio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 48: 784-791. IF=3.150
5. Zou B, Chen JY, Dong XQ, Zhang Y, Du J, Li CM*. High molecular weight persimmon tannin is a potent hypolipidemic in high-cholesterol diet fed rat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48:970-977. IF=3.150
6. Li W, Li XY, Wang T, Li XX, Pan SY, Deng HB*. Nanofibrous mats layer-by-layer assembled via electrospun cellulose acetate and electrosprayed chitosan for cell cultur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12, 48: 1846-1853. IF=2.739
7. Ma ZL, Zhang WJ, Yu GC, Zhang Y, He H*. The primary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a corn peptide facilitating alcohol metabolism by HPLC-MS/MS. Peptides, 2012: 37: 138-143. IF=2.434
8. Cai ZX, Shi BQ, Zhao L, Ma MH*. Ultrasensitive and rapid lead sensing in wate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high luminescent l-glutathione-capped-ZnSe quantum dot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2, 97: 909-914. IF=2.098
9. Liu L, Cheng D, Yao XL, Pan SY, Xu XY*. 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 from Ponkan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 peel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antifungal activities against Aspergillus niger. Eur Food Res Technol, 2012, 235: 631-C635. IF=1.566
10. Huang T, Zhu B, Du XZ, Wu XF, Wang SS, Li B*. Study on gelatinization property and edible quality mechanism of rice. Starch/Starke 2012, 64, 846-854. IF= 1.243
11. Song RK, Huang M, Zhou B, Li B*.The effect of three gums on the retrogradation of indica rice starch. Nutrients, 2012, 4, 425-435. IF=0.676
12.胡文锦,靳国峰,金永国,马美湖,蔡朝霞. 鸡鸭肉寒热属性及环境作用研究进展. 肉类研究,2012(4):46-50
九、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性 别
最终学位
在实验室
工作期限
备 注
地理环境与膳食摄入研究方向
地理环境食品信息库与图谱绘制
博 士
2012-2016
硕 士
史志华
副教授
有机及地理标志食品 健康效应
涂书新
典型地理环境下食品搭配效应 与机制
实验室副主任
熊家军
黄 钰
讲 师
季节因素与食品应季机理研究方向
应季食品 图谱绘制
实验室主任
王建勇
反季节食品现代 营养评价
李小定
食品性味 风味与四时饮食
周 磊
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方向
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系统 生物学研究
黄飞若
食品功能性成分形成的环境调控及协同健康效应
栗绍文
张久亮
环境对微生物及特色发酵食品分布调控与健康
食品危害性成分形成的环境因素与毒理学
张 捷
十、论文选编